20世纪50年代氯丙嗪问世,开创了药物治疗精神失常的新领域。三环类药物作为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存在锥体外症候等不良反应。阿立哌唑是致力于消除不良反应的非经典抗精神失常药物研究成功范例之一。基于对突触前多巴胺自受体和突触后多巴胺受体的生理功能的认识,大冢制药的研究者设定研发作用于双环节(而非双靶标)的新型抗精神失常药物的目标, 采用实验动物的生理表型变化评价化合物活性与不良反应, 以传统药物化学和构效关系分析方法设计合成的化合物,将药效、药代和安全性在整体动物的“综合平台”上同步优化。后继的研究证明, 阿立哌唑是多靶标作用的药物,对D2、D3和5-HT受体都有较高的亲和力,尤其是5-HT2A与D2亲和力的高比值,是消除不良反应的必要条件。基于生理表型的药物研究与基于靶标的分子设计是互为关联和异途同归的策略, 阿立哌唑提供了一个佐证。
文献全文详见附件:以表型变化研发的阿立哌唑(药学学报,2020年第6期),通讯作者:郭宗儒(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