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信息
    • 热点聚焦
    • 通知新闻
    • 文献分享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科研条件
    • 实验室荣誉
  • 研究方向
    • 创新药物研发
    • 创新制剂(含医学食品)研发
    • 高端仿制药研究及产业化
    • 系统性检测及个体化给药研究
  • 科研队伍
    • 实验室主任
    • 学术带头人
    • 人员构成
    • 人才培养
  • 研究成果
    • 承担课题
    • 授权专利
    • 学术论文
    • 成果登记
    • 注册批件
  • 开放交流
    • 开放课题
    • 学术交流
    • 仪器共享
    • 科普专栏
  • 管理制度
  • 联系我们

热点聚焦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获重要进展

【描述】: 位于下丘脑室旁核的兴奋性突触后蛋白PSD-93在抑郁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 分类: 热点聚焦
  • 作者: 黄荣
  • 发布时间: 2021-09-26 16:47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周江宁研究组采用基因操作小鼠,结合行为学、脑片膜片钳、化学遗传学和在体光纤记录等技术研究发现:位于下丘脑室旁核的兴奋性突触后蛋白PSD-93在抑郁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成果9月18日在线发表于神经病理学知名期刊《Acta Neuropathologica》上。

 抑郁症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疾病之一,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而应激导致的抑郁症发病则是经典假说之一。根据应激假说,长期持续的高应激状态(如自然灾害、创伤后或长期处于高压的生活状态)导致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过度激活是抑郁症发病的关键机制。下丘脑是脑内情感调节神经网络的重要节点。位于下丘脑室旁核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中枢驱动力。在脑内所有的神经元都接受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调节,然而,CRH神经元参与抑郁症发病的突触调节机制仍不清楚。

 科研人员首先确认了PSD-93与CRH存在共定位。接着采用病毒感染的方法操作CRH神经元中PSD-93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过表达PSD-93能够使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而降低PSD-93的表达水平能够产生抗抑郁的效应。最重要的是,在抑郁患者的死后人脑样本中发现,PSD-93与下丘脑室旁核CRH共定位的细胞密度显著增加。

 该研究揭示下丘脑室旁核PSD-93在抑郁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探索了可能机制。这一发现促进了对抑郁症下丘脑兴奋性突触失调的神经基础的理解,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抑郁症中的突触调节提供了直接证据,并且推进了抑郁症发病中兴奋性突触假说、应激假说和炎症免疫假说的整合。


 论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401-021-02371-7


 来源:科技日报

上一篇: 我国科学家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障碍的潜在机制
下一篇: 我国抑郁障碍患者得到充分治疗不足1%

Copyright © 四川科瑞德IT技术支持 蜀ICP备13016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