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信息
    • 热点聚焦
    • 通知新闻
    • 文献分享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科研条件
    • 实验室荣誉
  • 研究方向
    • 创新药物研发
    • 创新制剂(含医学食品)研发
    • 高端仿制药研究及产业化
    • 系统性检测及个体化给药研究
  • 科研队伍
    • 实验室主任
    • 学术带头人
    • 人员构成
    • 人才培养
  • 研究成果
    • 承担课题
    • 授权专利
    • 学术论文
    • 成果登记
    • 注册批件
  • 开放交流
    • 开放课题
    • 学术交流
    • 仪器共享
    • 科普专栏
  • 管理制度
  • 联系我们

文献分享

疼痛跨物种研究:挑战与机遇

【描述】: 疼痛跨物种研究:挑战与机遇
  • 分类: 文献分享
  • 作者: 黄荣
  • 发布时间: 2021-04-15 13:44
  • 下载附件

    人类研究和动物研究对于揭示疼痛加工机制和检验镇痛方案效果都不可或缺,从跨物种的角度入手,有机整合不同层次的研究,将有利于推动疼痛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然而,人类研究和动物研究在研究内容、技术手段和疼痛评估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这给不同物种研究成果的整合和对比带来了巨大挑战。开发物种间可转化的疼痛生物学指标将有助于提升人类研究和动物研究的可比性,为深入开展跨物种疼痛研究奠定基础。近年来的研究提示,疼痛诱发的高频振荡信号(gamma band oscillations, GBOs)是一个潜在的跨物种疼痛生物学指标,该指标编码疼痛强度的特性在人类、大鼠和小鼠中均被证实。采用跨物种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利用不同层次(微观-介观-宏观)的技术手段探讨该指标的产生机制和调控原理,进而为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提供帮助。在今后的跨物种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不同物种差异,加强对不同物种研究结果的比较,并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整合性角度入手开展疼痛研究,从而为研究者从不同层次理解疼痛、开发镇痛方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文献全文详见附件:疼痛跨物种研究:挑战与机遇(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1年第2期),通讯作者:胡理(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系)

上一篇: 情感与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下一篇: 摄食行为的神经调控

Copyright © 四川科瑞德IT技术支持 蜀ICP备13016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