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市共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022年度自主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厅市共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面向实验室固定人员设置自主研究课题,支持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化学药、医疗器械(CNS疾病诊疗、监测等)及其相关学科与技术领域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
申请方向及研究内容如下:
1、新药成药性评价研究(含创新药研发)
1.1、CNS治疗相关靶点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如: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新靶点;CNS候选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转运体以及离子通道的方法开发、筛选以及结构功能研究;受体占有率研究;突触前膜囊泡的物质组成分析、神经递质的调控机制;突触和神经环路形成的机理研究;情感障碍的环路机制及其防治;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其干预技术研究;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其干预技术研究;CNS药物药效评价新模型和新方法(细胞、分子水平)研究;情感障碍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与建立等。
1.2、CNS创新药(含共晶药物)、改良型新药的临床前评价(生物学、药学等)及临床评价。如:CNS药物物化参数与成药性关系研究;CNS药物结构与成药性关系研究;CNS药物药代参数、代谢稳定性、毒代参数与成药性关系研究。
1.3、脑神经和脑血管保护新药研发。
2、创新复方制剂研发(含创新制剂)
预期可改善安全性、提高有效性、或/和提高患者依从性,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复方制剂研发,特别是部分共病治疗用复方制剂;以及对中枢神经领域疾病有效的辅助治疗作用的特医食品、食药组合物等。创新复方制剂的药学评价方法、最佳配比快速筛选方法、非临床评价的方法、临床评价方法等研究。重点关注:癫痫、疼痛、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B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帕金森症(PD)、阿尔兹海默症(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CNS罕见病等。
3、高端仿制药研究及产业化
3.1、具有较高技术壁垒且广泛应用的给药系统:口服缓释、控释、迟释制剂,复杂注射剂(乳剂、脂质体、微球、纳米晶等)。
3.2、具有较高合成难度且国内未上市的化学药:立体选择性或区域选择性合成,绿色合成工艺开发等。
4、系统性检测及个体化给药研究
4.1、针对不同患者的药物治疗风险/疗效评估等,开发各种生物标志物检测/监测方法、基于客观评价指标的系统性评价方法。如:难治性癫痫诊断标记物及检测试剂盒、抑郁症诊断试剂盒等。
4.2、将生命科学与计算机软件研究、电生理和电信号研究结合起来,进行心/脑电信号、脑部电/磁刺激等研究及其产品开发,建立可量化/图形化的疾病诊断方法、治疗有效性评估方法及相关产品等。如:多参数生理信号采集模块研究与开发(包括心电、呼吸、脉搏波、血压等生理信号采集模块)、HRV参数与自主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超高通道脑电系统(超高灵敏度、宽频、高抗干扰)研究与开发等、人体器官生物磁性图像传感技术及应用开发,人体生物电综合采集系统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等。
本次自主研究课题起始时间为2022年10月1日,校方固定人员和企方固定人员均可申请,联合申请者优先支持;自主研究课题分为创新团队、重点、面上、青年四个类别,研究周期为2年。资助额度:2-10万元/项,经费将拨付给申请人所属单位。所有类别的课题申请人均应有博士学位或者中级以上职称。其中,创新团队类别的课题组成员应在5人以上,均应有博士学位或者副高级以上职称;青年类别的申请人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截至2022年9月30日)。已承担自主研究课题且未验收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
申请人下载并按规定格式填写《厅市共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申请书》,经所属单位同意并盖章后,将纸质申请书(一式两份)寄至本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同时提交电子版。此次项目申报的受理截止时间为2022年11月30日(以收到纸质版申请书时间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余雅兰 联系电话:18308303660
地址:四川省泸州市泸县酒香大道8号四川科瑞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物研究院(新厂)
电子邮箱:cnsdklsp@creditpharma.com
附件:
《厅市共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申请书》
相关文件:厅市共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管理办法(2022年修订)